“人才匮乏及大量流失成为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行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发展的严重障碍,国有企业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中航工业航材院航空材料检测中心主任陶春虎近日在2012年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
陶春虎在论坛上发布了国内首个《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检测服务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和热点,为探索实现材料测试服务业上下游产业联动机制,促使检测机构与上游仪器装备厂商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成立了“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发展研究报告”项目组,对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行业的发展进行研究。
报告认为,要使我国
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业快速发展,需要在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推进,技术难题上组织资源突破,产业协作上形成平台机制等,形成体系化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和建立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报告建议,针对我国材料检测装备仪器装备高、中、低端的实际情况,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激励政策。
千亿市场期待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表示,新材料产业发展将催生材料测试新型服务业。新材料标准工作量大,新标准数量种类繁杂,对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的需求迫切,同时也为测试作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材料测试会从单体的、作坊式的检验检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据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预计,2013年中国材料测试潜在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1247亿元,比2012年增长8%。预测建筑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检测和其他新材料测试服务的潜在市场为337亿元、151亿元、106亿元、57亿元和204亿元。针对进出口贸易材料测试市场规模,联盟则预计,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材料测试市场需求增长15%,将达到674亿元。
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作为材料检测产业的上游,是进行材料检测必需的工具,主要指在材料检测中用于分析材料成分、结构、性质与使用性能等因素的专业仪器装备。国内检测仪器装备主要用于生产性服务业、民生相关领域、科研及出口等方面。材料检测市场主要集中于生产性企业。
据中国认监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30日,我国已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共25669家,其中75%归属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机械、轻工、化工、建材等行业机构,国家质检中心492家,食品检测机构5000多家。
根据认监委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检测机构平均每家检测装备资产总量达201.76万元,按照检测机构检测仪器装备资产年均增长率10%估算,2012年全国平均每家检测仪器装备资产总量达393.17万元,据此测算2012年全国检测机构检测仪器装备总量达1009.23亿元,其中用于材料检测的仪器装备规模达797.29亿元,占检测机构检测仪器装备规模的79%左右。
同时,我国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出口规模也较大。据海关相关数据分析显示,2011年我国检测仪器装备出口达559.3亿元,其中用于材料检测的仪器装备出口达419.48亿元。
报告认为,随着材料检测服务市场日益壮大,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机遇,国内仪器装备厂商应勇于创新,大力推进我国仪器装备行业的发展,提升了国家仪器装备,尤其是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指出:“我国整个全国性的监测网络所需购置设备总值估计近28亿元,但是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水平来看,符合使用标准和要求的国产产品并不多,届时这28亿元投资当中的70%将会投给国外仪器厂商。”
《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年产值达6000亿元,但从整体上看,国产仪器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国产品牌占有率仅为14%,且主要分布在中低端市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且制造业、材料业等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产业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行业呼吁激励政策
报告认为,要使我国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业快速发展,在核心技术上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产业化上做大做强,形成国际竞争能力,需要在产业政策上积极引导推进,技术难题上组织资源突破,产业协作上形成平台机制等,形成体系化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和建立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针对国产检测仪器装备80%以上属于低端仪器产品,同质产品低价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盈利能力差,导致企业扩张困难,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一方面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引导和帮助相关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建议由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组织编制年度国产包装材料检测仪器装备状况白皮书,对国内一般的材料检测装备状况进行公布,用市场的力量促进企业的有机整合和技术提升。